关于开展2025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4-12-31 点击数:

关于开展2025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学院团委: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共建高校“大思政”体系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校团委决定开展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加强顶层设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广泛动员全校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时间

2025年1月—3月

三、参与对象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全日制在校生

四、活动内容

(一)社会调研专项

鼓励在校学生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聚焦国家战略,聚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热点问题,通过详实可靠的社会调研,形成内容充实、观点独立的调研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本次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类项目共设有5个主题:

1.探寻红色足迹

(1)学习红色文化: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鼓励青年学生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形成有真实情感的心得体会、有理论深度的调研报告和感染力强的视频作品等实践成果,在生动的实践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2)开展红色调研:通过走访学校、社区、企业,深入调研红色文化的教育学习情况。研究红色文化在不同群体中的传播途径和教育效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做好红色文化传承的可行性建议。

(3)开展文化创作: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红色历史文化,用好河南红色文化资源,将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及文创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图文、视频、歌曲等形式),共同讲好红色故事和发展成就。

2.助力乡村振兴

(1)助力乡村建设:深入乡村,实地考察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与加工基地、手工制造基地以及乡村旅游项目等,帮助乡村搭建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销售。为农户科普现代化种植、养殖技术,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2)服务基层工作: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组织安排符合条件的学生担任乡镇团委及村、社区团组织等基层团组织的兼职干部,参与相关工作,积极发挥作用,切实将党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与实际成效。

3.寻访乡土乡情

(1)探寻乡土文化:重点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依托家乡特色文化,探寻乡村历史民俗,打造文旅品牌,以文化赋能。开展记录、展演和视频制作等形式挖掘家乡文化,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2)助力文化传播:引导青年学生在当地文化景区开展义务讲解和宣传活动。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好家乡生动故事,激发乡村活力,坚定文化自信,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4.助力出彩中原

(1)开展就业实践:各学院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充分利用专业实践基地资源,组织青年学生深入企业厂区、田间地头等基层一线,开展专业、职业实践和体验活动,提升专业意识,培养劳动技能,增强专业能力,牢固树立“劳动光荣”意识,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2)创新创业实践:依托校内外创新创业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资源,组织学生组建团队开展科研训练、产品开发、创业训练和实践等活动,结合“挑战杯”赛事平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服务学校人才培养。

5.其他选题

除以上实践活动主题外,实践团队和个人亦可在符合社会实践活动宗旨范围内,结合专业方向、社会需求、个人兴趣等,自行选择其他有价值的社会实践领域,进行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实践成果。

(二)志愿公益专项

1.志愿服务: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以及青年之家等基层一线场所,开展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凭借自身所学专长为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2.公益宣传:通过宣传视频、设计海报、撰写文章等途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运用新媒体与线下渠道双管齐下助力公益宣传。走进社区、企业等各个角落,开展公益宣讲活动,营造良好公益活动氛围。

3.教育帮扶:返乡为部分地区的孩子们带去新知识,开展艺术、科普等特色课程,补充教育资源。帮助孩子们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动力、给予心理关怀,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三)“返家乡”专项

结合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活动要求,鼓励学生以家乡为纽带,以专业技能为依托,返乡向社区和当地单位报到,参与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等活动,走进城乡基层、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

学生通过“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社会实践”栏目入口登录“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选择岗位并报名,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

五、实践形式

(一)个人自主实践

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力争在校期间参加至少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个人可参考上述选题,也可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家乡实际情况,自主开展社会实践。实践结束后形成学生寒假社会实践登记表(附件2)、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附件3)。

(二)组建团队实践

每支实践团队队员人数2-10人,须设立1名指导教师、1名团队负责人。鼓励按照生源地就近就便组建实践团队,可以跨学院组队,按照学生负责人所在学院归属相关学院。实践开始前申报立项(附件4),实践结束后形成社会实践结项报告(附件1)。

六、工作安排

(一)申报立项阶段

各团队或个人根据通知内容提交项目申报材料,各学院进行初步筛选并汇总,请于1月20日前以学院为单位将《2025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团队立项汇总表》(附件4)电子版发送至邮箱81089@hnuahe.edu.cn。

(二)项目实施阶段

各学院组织开展实践项目实施工作,在实践活动开展前,做好实践团队及个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确保实践活动的安全、有序,实践活动开展期间,注意收集整理活动视频和图文资料,择优向校团委投稿。

(三)总结表彰阶段

开学后,实践团队和个人按要求提交结项材料。各学院组织开展项目结项和评审工作,校团委组织开展优秀社会实践项目和个人评选活动。

七、工作要求

(一)注重创新,提升质量

各学院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结合本学院特色和专业特点,设计富有创意和实效的社会实践项目。要注重提升活动质量,确保实践活动真正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实践,提升实践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二)严格管理,确保安全

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学院选派教师加强指导,开展活动前和过程中要充分研判部署,做好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与处置。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加强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

(三)深入基层,服务社会

各学院要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实际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社会服务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社会实践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同时,要关注社会实践的长效性,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形成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合作关系。

(四)加强宣传,扩大效果

各学院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做好校内外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注重保存影像资料,在活动开展期间关注校团委寒假社会实践动态及时报送实践进度、实践感言、照片、视频等资料至81089@hnuahe.edu.cn邮箱。充分发挥各团属新媒体作用,及时发布相关开展情况,积极向各大主流门户网站、团中央网站、各大纸媒投稿宣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我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五)及时总结,巩固成果

各学院要及时对寒假社会实践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组织学生积极上报实践成果。校团委将对活动中表现优异的集体、个人和优秀成果进行表彰,请各学院团委做好本单位的评选推荐工作,并提交社会实践成果。

附件:

1.寒假社会实践结项报告(团队项目)及格式规范

2.寒假社会实践登记表(个人活动)

3.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个人活动)及格式规范

4.寒假社会实践团队立项汇总表

                                     共青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委员会

                                           2025年1月2日

 附件1.docx 附件2.docx 附件3.docx 附件4.docx

  • 附件【附件1.docx】已下载
  • 附件【附件2.docx】已下载
  • 附件【附件3.docx】已下载
  • 附件【附件4.docx】已下载

共青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