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简报(第十六期)——“红色记忆--信阳之行”国际教育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简报

作者: 时间:2021-09-02 点击数: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工作简报

(第十六期)

红色记忆-信阳之行

——国际教育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简报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我校《关于开展2021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了解党史,学习中国共产党精神,贡献青春力量。我院于7月5日早上在学院大厅处启动“国际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将前往信阳市跟随党的脚步学习党的历史,领悟党的精神。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团委书记武超英老师、团委副书记姬哲老师、辅导员刘天宇老师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的全体同学。

 国际教育学院三下乡团队于早上八点半在国际教育学院办公处集合,我院院长胡晓波、副院长庞卫东对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予指导,胡院长提出“希望三下乡团队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党史党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7月6日,国际教育学院三下乡团队来到了本次信阳之行的第一站黄湖农场——团中央黄湖五七干校一连。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鲜艳的红色党徽,步入一连干校,是一栋栋充满历史气息的老房区,本团队有幸邀请到前干校学生,他讲解到,整个黄湖农场一共部署十一连,分工不同,职务相近互补,团中央近2000名同志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潢川后,在县城受到热烈的欢迎,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就踏上了黄湖农场的征程。面对黄湖农场的落后面貌,干校的同志们制定了黄湖农场整体规划—要求做到布局合理化,耕作机械化,灌溉自流化,管理田园化。在农场内建设“一库三塘六条线”。四年的时间,团中央的同志们身处恶劣的环境中,始终坚信党、听党话、跟党走,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在劳动中创造了快乐丰富的生活,也为黄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前干校学员回忆,团中央九届书记处书记同志在一连干校旧址生活将近7年,每天刻苦钻研马克思毛泽东的思想与精神,有时,一坐就是半天,旧址存在着他生活的每个痕迹,触动着我们小组成员的内心,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牢记终身。

 7月7日,国际教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所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为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尊敬,进一步学习继承革命精神,到达鄂豫皖苏区烈士陵园后,国际教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烈士纪念碑下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并鞠躬表达敬意。

 本次行程的第二站是鄂豫皖首府苏区革命博物馆。整个展厅共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序厅、第一部分大别风雷星火燎原、第二部分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第三部分红色苏区共铸辉煌、第四部分红色土地坚苦卓绝、第五部分江淮抗战中流砥柱、第六部分中原突围铁流千里、第七部分千里跃进伟大壮举和结尾厅将星璀璨。

 在部队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展馆的第一部分到第七部分。从初级的小米加步枪到引人瞩目的飞机;陈列的老一辈革命者的各种遗物——军衣、手榴弹、草鞋,这一切无不显现出硝烟弥漫的革命场景。各展区域展厅,一幅幅图片、一篇篇文字真实的向我们再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壮大的过程。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中原突围、革命军队的发展使大家感受到先烈们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和顽强的英雄气概。

 大家认真聆听解说员讲述革命先烈创建革命根据地、实现中原突围、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革命历史故事,观看了大量的革命史料和文献资料。深切感受鄂豫皖人民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别山红旗不倒”的革命气概。最后,国际教育社会实践团队有幸请到红军战士刘名榜爷爷的后代刘友韬,听他讲述了革命时期的许多故事,简短的语言却让同学们对红军的抗战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同学们从革命先烈后代的视角进一步学习了党史。大家纷纷表示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把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懈努力,让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7月8日,国际教育学院三下乡团队来到了开国上将许世友的“传奇墓址”,去学习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战将星坚定忠于党,中华民族忠孝传统美德的精神。通过他传奇的一生,去深刻体会那个年代红色革命家一腔热血洒在建设祖国壮志山河中的爱国热情!

 7月9日,同学们来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访的美丽乡村新典范——田铺大湾,讲解员带领同学们进行实地探访考察。通过介绍同学们了解到田铺大湾通过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创客小镇、发展乡村旅游业从而推动乡村振兴,这里处处都是独特建筑形式,它融汇了北方民居的硬朗和南方民居的灵秀,房屋和周围山水自然环境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悠然自乐的乡村时光,还可以体验时尚的都市生活。

 通过探访田铺大湾,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保护与民生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与村庄发展是合作共赢的,通过文化的保护传承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村庄产业多元化,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落生活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真正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不禁让我们感慨如今乡村建设的大格局。


 7月10日,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大别山精神,国际教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信阳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是一个以红色为基调,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千”字为建筑造型图片,以百位将军雕像和鄂豫皖红色根据地地图、三十万烈士英名为墙面浮雕,展现信阳厚重革命历史,反映了战争年代英雄的老区儿女创造辉煌业绩的纪念馆。

 整个展厅共由七个部分组成,从“大别风雷,星火燎原”五四运动的开始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步步发展壮大,从四大战役的辉煌胜利,到卓有成效的革命根据地建设,从三军会师到中原解放军的战略性转移,从千里跃进大别山到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当看到革命先烈曾经使用过的一件件物品,目睹了那些被真实还原的战争场景,那一刻我们明白了革命的胜利从来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小米加步枪一步步奋斗出来的。

 在党的百年历程中,多少先辈为了新中国,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牺牲在革命的道路上,我们作为后辈,不仅要发扬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更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尽心尽职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华之复兴而努力奋斗。


 7月11日,经过了五天的红色之旅,我们来到了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最后一站——韦怀银同志的家中,韦怀银同志曾隶属于抗美援朝战斗队后勤队和刘邓大军15兵团16军47师140团,18岁参加革命先后参加大大小小的战役数起,现荣获老兵工荣誉证书,2019年离退休优秀共产党员等。

 走进革命战士的家,92岁的韦怀银爷爷身穿军装,胸前都挂满了见证他革命历程的勋章。这位垂暮的老人在追忆起戎马生涯时,眼神满是神采奕奕,声音仍是铿锵有力,让我们感受到了抗战老兵身上的骄傲与荣光,也让我们感受到在一次次的抗战中,他和队友们并肩作战,用热血书写出战斗中的青春。

 “国家没有忘记我们。”是韦怀银同志挂在嘴边的话,韦怀银爷爷为我们讲述了当年作战的艰辛历程,面对严寒,饥饿他们仍坚持抗战,靠的就是他们都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听党的话,跟党走,永不变心。韦怀银爷爷用饱经风霜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拿出自己的优秀党员荣誉证书与我们分享属于他的故事。

 韦怀银爷爷的儿子告诉我们:希望我们后人能够珍惜我们现在生活,这些生活都是靠老一辈人的鲜血换回来的。在老革命家心中,为老百姓打江山,跟着党走是应该的,打仗完就离开部队回家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多大的理想与抱负,只希望国泰民安,好好生活。历史留在他们身上的是一种气节是一种情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在建党一百年内,中国人民军队经历了从坎坷到胜利的辉煌历程,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有无数的革命先烈,有无数的红色故事,他们用身先士卒的精神感动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通过此次拜访革命老兵韦怀银,·又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为建设我们的美好未来付出的努力。作为青年人我们应主动学习,不忘初心,扛起传承革命精神的旗帜让革命壮举万事瞩目,红军精神光耀千秋。



共青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