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我校2019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19-03-14 点击数:

各学院: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为选拔推荐高质量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进一步激发全校广大青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建设“特色鲜明品牌过硬应用型大学”,学校决定举办“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本次竞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

崇尚科学 追求真知 勤奋学习 锐意创新 迎接挑战

二、活动时间

2019年3月10日-4月30日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9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委员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各学院要相应成立包括科研、教务、团学等负责人在内的竞赛工作组,负责各学院作品的征集、汇总、审核、初评及推荐工作。学校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参赛作品进行学术指导与评审。

四、申报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竞赛组织委员会将聘请有关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对作者予以奖励,并推荐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五、参赛资格和作品申报

1.凡正式注册的在校全日制学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19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得申报。

2.申报参赛的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凡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的60%以上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每人限报一件作品。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类进行评审。

3.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最近一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成果。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在申报时,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字数在3000字以内,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实物模型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4.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室)推荐,经学院审核确认(详见作品申报表)。

六、作品要求

(一)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要求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

(二)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参赛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含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应结合专业特色,与社会实际结合,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感。

(三)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七、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3月11日—3月18日,各学院应具体部署本学院的竞赛准备工作,大力宣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重要意义,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项目实施阶段:3月19日—4月6日,各学院可结合学科和专业实际进行立项实施,并配备指导老师、提供相关支持,通过开展学院级专项比赛,遴选3项以上作品优秀作品上报学校。

3.作品申报阶段:4月7日,各申报单位整理作品申报书书面材料一式二份及电子版一并报到校团委,逾期视为放弃。

4.专家评审及校内表彰阶段:2019年4月30日前,校团委将根据各学院申报作品类别、数量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通过初赛、复赛、决赛遴选优秀作品。

5.省级比赛阶段:2019年5月,对于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邀请校内外专家和指导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修改完善作品,为参加2019年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做好充足准备。

八、奖励

学校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学术作品竞赛活动,并奖励在竞赛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待全国、全省竞赛结束后,结合进入校级终审决赛的作品进行评比、表彰,对获奖作品指导老师授予本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并按照学校颁布的有关教学、科研奖励文件落实奖励政策。同时根据各学院申报的参赛项目数和获奖情况,评出“优秀组织奖”若干。

九、工作要求

1.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落实必要的场地、指导教师和经费,切实关心、支持大学生的科技活动;要深入发动、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参与到大赛中间来;坚持普遍选拔和重点培育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提高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科技含量和应用价值。

2.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协调配合,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多出成果。鼓励组建跨学院、跨学科、跨年级的竞赛团队,充分发挥学科集群优势;要成立专家评审组,对选送的作品进行初评,将优秀作品报学校参赛。各学院要按照竞赛对作品申报的主题、数量、时间等要求,组织好作品的申报,保证竞赛的顺利成功举办。

3.各级团组织要广泛动员全校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精心组织,认真实施。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会和有关大学生社团进行学术科技活动的指导。

共青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委员会

二〇一九年三月十日

共青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