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简报(第十一期)——“‘三课一队’入村镇,抚今追昔传党史”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简报

作者: 时间:2021-08-19 点击数: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工作简报


(第十一期)


“三课一队”入村镇 抚今追昔传党史


——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简报


鞠躬尽瘁领头人,沥胆披肝主义真

 7月3日6:30,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兰考红色印记寻访队在郑州站集结完毕,即将踏上兰考征程。九点三十分顺利到达兰考站。在经过短暂休息调整后,大家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践活动当中。

 同学们怀着崇敬来到焦裕禄纪念园(原焦裕禄烈士陵园),纪念园主要纪念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等,是中轴对称纪念性园林。纪念碑位于纪念园南部的中心,1993年5月建成。碑高19.64米(寓意纪念焦裕禄同志1964年逝世),碑正面镌刻毛主席手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访贫问苦”、“查三害”,背面为碑记。

 进入焦裕禄纪念馆,展厅1300平方米。展出内容为五个部分:“青少年时代”、“走上工作岗位”、“干部楷模”、“人民公仆”、“焦裕禄精神常青”。生动地展示了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平凡而伟大的光辉一生。在纪念馆,一件件弥足珍贵的物品,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图片,展现着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治理“三害”,访贫问苦、心系群众的场景。

学史明志守初心,焦桐树下咏华章

 7月4日我们来到此次行程的第二站——“焦桐”,焦桐位于焦裕禄干部学院对面的焦桐广场上,是1963年3月焦裕禄同志为治理三害亲手栽下的一棵泡桐树。该树现已长成参天大树,高24.2米,树围4.16米,木材蓄积量16.41立方米,兰考人民亲切地称这棵泡桐树为“焦桐”。这棵泡桐树已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

 我们在“焦桐”广场开始了自由学习。在学习期间,我们很荣幸的遇见了魏善民老人,在和魏善民老人交流之后我们才知道“1936年时任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经过几个月的考察,确定了种植泡桐抗风沙的科学思路。在风沙最大的胡集大队,50亩生态林迅速栽了起来,路边一棵被丢弃的泡桐引起了焦裕禄的注意,他捡起树苗说:“这棵个子低,但是根好,如果长起来,比其他树长得还快。”为了纪念焦裕禄,魏善民的父亲魏宪堂义务管护这棵焦桐8年,直到管不动了,才把“焦桐”嘱托给魏善民管护:“焦是好人,这是他留下的根。你是党员,一定把它管护好!”

随后我们在焦桐树下进行了“庆祝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的签名活动,络绎不绝的游客纷纷在横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在签名活动最后我们有幸遇见了一对老爷爷老奶奶,他们都是老党员,我们也邀请了两位老人签名签名活动结束后,我们在泡桐树下唱歌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家站在泡桐树下深情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在这包含深情的歌声里,我们结束了在焦桐广场的活动。接着我们又跟随老党员魏善民来到了以焦裕禄命名的老干部学院,首先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09年种下的泡桐树。同学们纷纷在这颗泡桐树下合影留念。参观完泡桐树后我们跟随魏爷爷参观了老干部学院的教室、文艺馆、餐厅等等。


党史为镜担重任赓续奋斗创盛世

 一百年,对于一个人,是漫长且遥不可及的;对于一个国家,仅仅是弹指一挥间;对于一个政党,恰是风华正茂!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100华诞,为让孩子了解党的奋斗历史,激发幼儿爱党、爱国的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7月5日,我院2021年暑期”三下乡”兰考红色印记寻访队伍走进徐洼村,在村委会服务中心点向小朋友们讲党史故事,传播红色信念。

 本次党史小课堂,实践队伍不仅采用课堂形式深入到小朋友中去,更是以手机直播方式,使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新媒体影视协会官方账号在抖音平台直播记录。课堂上,志愿者景越佳以国旗和党旗图片为切入点,提高小朋友注意力,接着分别讲述了国旗和党旗的图案组成,各图标的含义和其故事,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接下来志愿者向小朋友们普及百年党史的部分时间线,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课堂氛围,小朋友们积极回答,并且印象深刻。孩子们个个听的入神,这正是红色党史强大的吸引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并非一朝一夕,往往就在这样的耳濡目染和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

 课堂最后,由徐洼村村主任徐付营发言,他介绍了村子的基本情况,并慷慨激昂的说到在党的带领下徐洼村已经和几十年前大不相同,由衷的感谢党和国家的带领。最后,村长真挚诚恳的对在场的小朋友们说“徐洼村的未来就看你们这一代了”。是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未来,且看我们这一代。课堂结束后,志愿者团队带领小朋友和村委成员一起唱红歌,并在横幅上签名,使大家进一步感受到我党的热情。


星星志愿燎原势热血丹心主义真

 7月6日,为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信念落实,传承尊老敬老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助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我院2021年暑期”三下乡”寻访红色印记,培塑时代新人社会实践队伍为进一步深化文明创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一大早来到徐洼村,开展敬老便民服务。

 队员们到村后,迅速开展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抚慰,看望村里老人,走进他们屋里,坐到他们身边,聊家常、问健康,还主动帮助他们干农活、打扫卫生,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儿女般的贴心和关爱。

 夏日炎炎,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此时正是田间作物茁壮生长之季,为帮助孤寡老人田地增收,10余名队员乘着夏风,怀着激情,带着工具,来到田间,挽起袖子,卷起裤腿,下到田间地头,去除田内杂草。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一把镰刀、一把锄头、二话不说进入田间,小心分辨作物与杂草,挥起镰刀锄头清除疯长的杂草。此次帮农助农志愿服务,是给志愿者们上的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实践课,在走出来、俯下身、出出力、流流汗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光荣,真正理解党的奋斗精神、劳动精神,从而把从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到今后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真切切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聆听党员故事弘扬光荣传统

 每一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位老党员,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暑期“三下乡”兰考红色印记寻访队开展了采访老党员系列活动。

 采访老党员一:守护一棵树,传递一种情,致焦桐传承者魏善民。

 在焦桐北边那条林荫路上,我们看到了今年79岁的魏善民老先生骑着电动三轮车驮着扫帚、簸箕,正缓缓驶来,这条路他已经走过了无数遍,魏老每天都要来照看焦桐,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坚持为焦桐扫落叶、培土、浇水,如同一日三餐。当年,21岁的魏善民和焦裕禄分在了一组种树,这份特别的经历,使他对焦桐怀有深厚的感情,稍有风吹草动就牵肠挂肚。

 今年焦桐58岁了,附近的泡桐林更新了三四代;一座以焦裕禄命名的干部培训学院拔地而起;焦桐树下也变成了小广场,每年都有大批参观者在焦桐树下聆听焦裕禄的故事。焦桐是长在兰考百姓心中的树,更是泽被世人的精神之树。魏老告诉,他要把守护这棵焦桐的使命一代一代传下去,让老百姓想念焦书记时能有个念想。  在采访的过程中,魏老说他最骄傲的事就是年轻时带领生产队扩大生产,从而不向国家要救济粮自己解决温饱问题的故事,后来成为书记后又带领大家一起扩大粮食产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奋斗过程。同时 魏老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共中央颁发给他的老党员勋章,以此也来勉励我们当代大学生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爱党爱国。是啊,焦裕禄书记在兰考县只工作了475天,却用实际行动铸就了感天动地的焦裕禄精神,魏老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守。如今的焦桐枝繁叶茂,树下清风阵阵,我相信未来的人们也会在树下瞻仰,倾听焦桐的故事,将会留下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采访老党员二:颂老党员初心,做天路螺丝钉,致老党员肖耀启。肖爷爷是青藏铁路的修建者,肖爷爷讲到,当时的情况与现在是远远不能比的,严寒缺氧、低压、紫外线强,年平均气温在零下7摄氏度的情况下,他说到“我和我的一个班用了两年的时间才仅仅完成了400米”老爷爷也表示,如今唯一的遗憾就是之后没有去看过现在的青藏铁路,老爷爷说道自己的一生能够为国家建设做出一些贡献就已经非常自豪了。是的,从他身上,我们读到了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担当;从他身上,我们读到了默默奉献、坚守理想的信念;从他身上,我们读到了艰苦朴素、迎难而上的精神。随后当谈到对青年一代的希望时老爷爷说到,希望青年一代好好学习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技推动国家的繁荣富强。

 采访老党员三:采访抗战老兵,传承红色记忆,致老兵肖白行。革命战争年代,他紧跟党走;和平安稳时代,他深藏功名。我采访时笑着说:“听说您是一名老兵,上过战场,您能不能和我们讲起来,“是的,都过去那么久了。”老爷爷的眼里也像是泛起了一丝泪光,今年都是建党100周年了,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那些山上肯定重新变得一片葱郁青翠,被炮火焚毁过的土地也许更加肥沃,让树木长得更繁盛。肖爷爷说我很庆幸自己还活着,见证了新中国的腾飞与发展,见证了祖国从贫穷走向富强。看到祖国现在的军事实力,与当年对比就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现在的生活,肖爷爷感到十分幸福和自豪告诉我们要时刻居安思危,只有国家繁荣强盛,和平才能长久稳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访谈最后,肖爷爷希望青年一代能够加强锻炼,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炙热归程时代行,初心之瓦百世宏

 为期一周的暑假实践以来,在同学们的互相努力下,在各界人士的引领帮助下,我院2021年暑期”三下乡”寻访红色印记,培塑时代新人社会实践队伍实践活动工作圆满完成。

 本次实践活动,为追寻红色足迹,采取现场观摩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队员们前往开封市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接受党史教育。在焦裕禄烈士陵园祭扫,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志愿者们现场体悟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使党史学习教育鲜活生动。

 对话红色精神,弘扬时代使命。走进兰考县,队员们有许多的际遇,不仅在焦桐树下遇到与焦裕禄共同种植焦桐的魏善民魏书记,听他讲红色故事,讲焦裕禄故事,讲自己的经历,队员们满心欢喜,受到极大鼓励。并在魏老引领下进入焦裕禄干部学院,参观习近平手植树。队员们抱着敬畏之心,怀着崇佩之意,同魏老对话,学习焦裕禄精神。不断增强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在实践中进行同老党员进行党史学习交流,感受到老党员的励志故事,更加勉励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争做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

 传播红色信念,借助网络平台,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将革命前辈的感人事迹传播出去,在给小学生课堂讲党史环节,队员们采用手机直播方式,在抖音平台以学校新媒体协会官方帐号进行直播。用青年视角阐释党的理论、用青年话语宣传党的主张。

动员大会

 为响应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关于开展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红色筑梦团”社会实践队将赴登封开展社会实践。为更好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于2021年7月13日晚在210办公室召开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动员大会。出席此次会议的有我院团委书记郭睿、辅导员老师陈芃睿、王博雅、赵坤、叶子以及“红色筑梦团”成员。

 会议开始,我院团委书记郭睿老师就三下乡意义及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她指出,要在尽量融入当地人生活的前提下,充分发掘英雄历史人物故事和人文精神,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其次,开展活动需紧扣主题,提高每天的活动效率,鼓励团队提高稿件质量。最重要的是,服从安排,注意安全,顺利归来。在陌生环境参加任何活动都要以安全为前提,出门必须结伴同行,在愉快活动时要学会保护自己。郭书记谈到,希望同学们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深入基层群众,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及自身所学知识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科学知识普及进程。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将会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贴近群众,为群众办实事。

 会议最后,郭书记对三下乡具体任务作出部署,并对活动宣传事宜作出专项指导。提醒团队及时高质量地做好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并在活动结束以后做好活动总结。

 至此,本次院三下乡全体队员动员大会圆满落下帷幕。

 会议的开展,让三下乡队员了解了活动的主要流程和内容,也为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相信通过所有队员的努力,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定会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取得优异成果!


尊老敬贤,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大力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2021年7月14日上午10时,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红色筑梦团”社会实践队在辅导员陈芃睿、叶子、王博雅、赵坤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登封福寿康养老院,开始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站。

 “红色筑梦团”一行人到达目的地后,养老院院长便热情地出来迎接,并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志愿者首先为院长献上献花,以感谢院长对老人们的精心照顾和对乡村振兴所做出的贡献。志愿们为老人们带去了米、面、油以及其它营养品,看到志愿者们的到来,老人们也都是喜笑颜开。志愿者们被迎进接待室,与院长亲切地交谈起来。志愿者们不时地询问院里老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况、养老院近来的建设情况以及院长在照顾老人时所遇到的困难。院长都一一给出了较好的回复。看到养老院的设施完备、老人安康、院长尽责,志愿者们纷纷感叹: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的美好!

 随后,在院长的带领下,志愿者们逐个房间探望老人,陪老人们拉拉家常、讲讲笑话、讲讲养生小知识,同时听听老人讲述往事,不仅给老人们带去欢笑和快乐,也让志愿服务者们了解到许多故事。志愿者们也帮助老人打扫了餐厅的卫生,为老人们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就餐环境。短暂的志愿服务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志愿者们和老人们告别。


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红色筑梦团”社会实践队于7月10日前往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进行参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对馆内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将领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志愿者们认真观看馆内陈列的抗战英雄画像以及文字介绍,并了解到中将皮定均的英雄事迹。此外还有韩钧、刘聚奎、徐子荣等多位河南籍抗日将领,也都为我党我军在抗战中发挥了自己的力量。之后志愿者们又观看了抗战根据地分布图,对当时的抗战形势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越发感受到抗战胜利的不易与艰辛,认识到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不懈奋斗,才有了今天的盛世中华。最后,志愿者们集体宣誓,重温了入党誓词。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同学们重温了抗日战争时期的那段艰苦岁月,更让同学们体悟到前辈们不惧任何艰难险阻,敢于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对同学们的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

 为探寻红色文化,感受基层发展变化。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红色筑梦团”社会实践队于7月11日前往雷家沟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参观学习。

 在雷家沟村副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一行人参观了雷家沟村村落旧址与现代化建设成果。志愿者们盘山而上,沿途不时地看到已经无人居住的房屋,与山脚下成群的新房屋形成了鲜明对比,部分村民将废旧房屋改造,养殖禽类以增加收入。在参观过程中,通过与雷家沟村副书记的交流,志愿者们得知,雷家沟原本是一个贫困村,但是在党的领导与帮助下下,雷家沟村丰富产业结构、打通新思路、发展新业态,现在的雷家沟一改之前的面貌,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幸福感不断增强。志愿者们对雷家沟村取得的成绩表示吃惊,并不停地赞叹雷家沟村的现代化建设成果

 此次参观活动让志愿者们切身感受到了基层党组织为群众着想、扎根基层办实事的态度,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为国家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采访老党员,追忆党史路

 为认真学习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提高党性修养,争做时代先锋,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红色筑梦团”社会实践队于7月12日前往登封徐庄,来到老党员常中央老人家里探望。

 志愿者们早上八点便集合完毕,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老人的家里。听闻志愿者们要来,老人便早早地站在门口等待。他表示对当代大学生积极主动了解党的历史、学习革命精神感到非常欣慰,也很高兴能与现代青年交流和探讨有关党的历史和发展。志愿者们为常中央老人带去了慰问品,还未进老人家里,醒目的两块匾额“当代孝贤”、“寿登期颐”高悬在老人的家门前。他讲述了共产党自建立到现在成立一百周年过程中所遇到的的艰难险阻,以及在当时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共产党人如何破冰、如何奋力救党、救国、救民的故事,老人的讲述很是真实。老人也感叹如今的盛世中国,他说:现在我们国家在世界面前都是有底气的,原因就是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越发地强大,我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无比自豪!

 这次探访活动对于实践队员来说收益匪浅,他们在与优秀的老党员交流中得到了思想上的升华,切实了解到了要成为一名党员、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不易和艰辛,要更努力才能完成心中的目标。作为新一代青年人,要努力奋斗,传承老一代的革命精神,为新时代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义务维修小家电,志愿服务暖人心

 7月13日上午,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红色筑梦团”社会实践队在老师的带领下,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雷锋精神,前往登封乡村社区设定家电维修站点,义务为附近村民维修家电。

 出发前,带队辅导员陈芃睿老师在集会上提出问题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希望志愿者在家电维修时把安全放在首位,避免意外发生,并保持自身良好形象,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展现当代大学生的优秀精神风貌。到达维修站后,附近村民们陆续地将家里的损坏电器带往维修点,志愿者们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相互配合,耐心地给损坏电器“把脉诊断”,破解修理难题,在实践中进取,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志愿者队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村民的高度赞扬。在维修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也为村民普及了家用电器使用常识以及安全隐患活动一直进行到下午5点。

 本次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惠,志愿者们更是在困难中锤炼意志,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技能的相互融合,更加坚定了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信念。


传承革命精神,重温革命历史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时响应我校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号召。2021年7月16日,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红色筑梦团”走进登封乡镇宣讲党史,将党的百年征程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让使得红色基因在他们思想的高地上扎根更深。

 到达目的地后,那里的负责人热情的将志愿者引到活动教室。活动开始,我院辅导员陈芃睿老师为党史宣讲会做开篇致词。接着,“红色筑梦团”成员分别围绕建党、土地革命、抗战、解放战争、建国、改革开放等多个阶段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的发展历程。百年历程栉风沐雨,党的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

 此次党史宣讲活动创新了党史育人的形式,用优秀的党史故事传递红色基因,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敬意与热切礼赞。社会实践团队致力于以青春之我奉献乡村振兴,既贴近群众生活,能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又能让大学生志愿者在党的荣光里实现自我价值。


重温长霞事迹,感悟英模精神

 为大力弘扬英模精神,营造学习英模、崇尚英模的良好氛围。7月15日,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红色筑梦团”前往登封市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展馆参观学习,现场感受“长霞精神”。

 在馆内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红色筑梦团”一行人依次参观了陈列馆内“金色年华”“热血铸魂”“浩气长存”“时代召唤”四个主题展,通过聆听讲解和观看图文资料,志愿者们深深地被长霞同志英勇无畏、惩恶扬善、无私奉献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加深了对任长霞同志的怀念之情和崇高敬意。随后,志愿者们在放映厅观看了《永恒的彩霞》,再一次感受任长霞同志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任长霞同志生前对犯罪分子嫉恶如仇,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待人民群众体贴入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志愿者们不仅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还对志愿者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传承弘扬英模精神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


缅怀革命烈士,追寻先辈足迹

 为缅怀革命烈士,追寻烈士的光辉足迹,探求宝贵的精神财富,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红色筑梦团”社会实践队于7月16日前往登封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参观。

 到达目的地后,志愿者们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展和革命烈士陵墓,大家在烈士墓碑前低头鞠躬并默哀,寄托对烈士的哀思。在为烈士们献上装载着崇敬之意的花圈之后,大家低声致悼念词来表达心中那份对先烈的沉重情感,以示对先烈们的缅怀和敬意。一篇篇文字记载,一幅幅志士图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给大家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参观过程中,大家不时地驻足凝视,同时也认真聆听讲解,无不对革命先辈们一心为国、投身革命的高尚境界而深深感动

 通过这次活动,“红包筑梦团”社会实践队的全体成员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崇高民族气节、革命精神和高尚风范,这些精神财富激励着大家珍惜现在和平的时光,鞭策着大家不断前进和努力。



走近观星台,感受古老科学文化

 为了提高青年志愿者对历史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怀,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红色筑梦团”社会实践队于7月17日前往登封市中国天文博物院进行参观学习。

 中国天文博物院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北的阳城遗址西南角,它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星台为依托。观星台是世界上沿用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古天文台。参观过程中,志愿者们认真聆听工作人员对观星台的讲解,志愿者们了解到,它是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建造的,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建筑之一。此次中国天文博物院之行,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历史文化知识,也增强了同学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科学文化的自豪感。参观之余,同学们还不忘捡拾地面上的垃圾,用自己的双手为园区的环境卫生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了当代青年人优良品质。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志愿者们对于中国古代的科学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学习和吸收到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科技发展的历程,使大家进一步体会到了科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结大会

 7月18日,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在学院会议室210召开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大会。“红色筑梦团”全体成员参与了此次会议。

 会上,“红色筑梦团”成员对此次登封之行进行了回顾。在登封市福寿康养老院,志愿者们前往养老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帮助爷爷奶奶们打扫房间和食堂、陪爷爷奶奶们聊天解闷;在登封乡村,帮助当地村民维修电器,用实际行动来展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在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实践队成员积极认真地学习党史,了解到了一个个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以及感悟英雄们的奋斗与奉献在雷家沟村,社会实践队队员在这里实际体验了建设后的新农村,印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是乡村之美的底蕴”这句话;在登封徐庄,志愿者们从老党员常中央老人口中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发展之路的困难,同时也更加坚定了队员们要让自己全方面发展以及“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在任长霞纪念馆,队员们深刻学习了“任长霞精神”,缅怀了革命先烈,又向村民宣讲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艰辛与苦难,让党的历史深入人心。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志愿者们收获满满,志愿者们也一起交流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体会与不足,并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刻不忘实践中的亲身感悟,不断学党史悟思想,向乡村基层党员干部们学习,努力增强本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大学生们深入了基层、深入了群众,很好的运用了所学专业技能,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增强了实践创新能力。志愿者们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充分展现了我院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组织,队员们磨炼意志、了解国情、服务农村,使我院志愿活动队伍更加团结,使其真正成为了服务社会和锻炼学生的有效载体,形成了学院一只特色红色筑梦服务队。在未来,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将吸收此次实践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争取继续为我校志愿服务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共青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委员会